印尼第一高楼地下“逆生长”!中建智慧闪耀“一带一路”
3月24日
总高度303米的印尼一号双塔项目
顺利完成地下七层逆作法建设
标志着由中国建筑建设的印尼第一高楼
完成了19个月的“逆生长”
想知道印尼第一高楼地下七层
是如何实现“逆生长”吗?
蓝宝带你一探究竟!
建筑“逆生长” 央视来报道
央视中文国际频道《华人世界》系列报道“筑梦一带一路”,报道了由中国建筑承建的印尼第一高楼建设中的中国智慧,以及建设者背后的故事。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l05463wpe9t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▲ 央视报道:筑梦一带一路,建印尼第一高楼
项目位于雅加达金融区,建筑总面积30.6万平方米,地下7层、近10万平方米,地上为双子塔结构,建筑高度303米,与之而来的严苛的环保、地基变形和安全挑战,让 “逆作法”建设成为不二之选。
“逆作法”就是先加好基坑“盖头”,再在“盖头”底下自上而下逐层开挖,交叉完成土方开挖与主体结构建设,这是一次建筑“逆生长”的过程。
▲ 狭小的建设场地
印尼一号双塔只有两个38*38米的塔楼区域是露天的,基坑开挖不到传统建设开挖面积的五分之一,而地下室共有7层,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,几乎相当于两个“水立方”,可谓是一台“微创大手术”。
中国智慧闪耀印尼
在挑战印尼第一高楼地下七层逆作法的过程中,闪耀的中国智慧,赢得了当地的掌声与喝彩。
▲溜管法建设
项目建设需要大量FC70高强度混凝土,但这在当地无法生产。通过邀请混凝土专家指导配比分析,历时3个月、3次进行现场样板浇筑、500套次的试模实验,终于在雅加达,第一次成功试配出FC70高强度混凝土,为后续建设保驾护航。
项目团队引进了中国的溜槽法建设技术,在雅加达这个世界上最堵的城市,1400辆次罐车有序进场,实现了52小时一次性浇筑1万余立方米新的记录,这是印尼国内史上最大规模的底板混凝土浇筑。业主方Monang评价说:“你们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是中国速度,什么是中国智慧!”这项技术在印尼取得了专利授权。
文化融合,我们是命运共同体
作为“一带一路”的建设先锋,中国建筑在“走出去”的过程中,积极践行央企责任,在充分尊重各国文化的同时,也将中国智慧、中国爱心带到世界各地。
▲“黄埔二期”印尼语培训
▲2017届新员工实现与当地人无障碍交流
为了更好地与当地人交流,项目团队决定从语言学习入手,组织印尼语学习速成班,并为21名新员工在Gadjah Mada大学(印尼总统佐科·维多多母校)举办“黄埔二期”印尼语脱产培训。此外项目采用了中印管理人员联合交叉办公的模式,在交流中增进了友谊,也实现了中文、英文、印尼语的自由切换。
▲《国际日报》的报道宰牲节捐赠公牛
▲参加当地无偿献血活动
项目充分尊重当地文化,在伊斯兰教宰牲节,向毗邻项目的阿蓝瓦清真寺捐赠了宰牲节用的公牛,印尼最大中文媒体报纸《国际日报》还进行了专门报道。此外项目还积极参加当地的无偿献血活动,仅在2017年累计献血量就超过了20000毫升,这份用鲜血传递的爱心得到当地的居民的尊重和认可。
总统、工人齐点赞
项目团队将中建标准化管理带到印尼,通过开展“行为安全之星”、全员佩戴安全带、推行标准化安全防护等措施,实现了安全运行100万工时。
▲推广全员佩戴安全带
为改善工人的居住环境,项目部专门从国内海运过来可周转装配式活动板房,受到印尼高层点赞,并希望能在印尼得到大力推广。
▲印尼总统佐科·维多多参观项目
▲印尼副总统尤素夫·卡拉参观项目
印尼当地物资紧缺,机械化水平较低,大部分工人甚至不会使用电钻、电锯等工具,项目团队通过手把手指导,积极推广电动工具,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。当地工人在减轻劳动强度的同时,也增加了收入。他们纷纷表示:Bagus(很棒)。
Indonesia one,to be NO.1
“Indonesia one, to be NO.1”(印尼一号,永争第一)是这个平均年龄只有26岁的团队的口头禅。项目中超过6成是90后,86年出生的项目经理刘嘉东已然成为这个年轻团队的老大哥。对于项目上的绝大多数人来说,这是第一次在海外建设,也是第一次面对逆作法。刘嘉东经常说:“我们要做就要做到最好,不能让自己的汗水在平凡中湮没。”
▲身着当地民族服装的项目团队
Indonesia one, to be NO.1
成功战胜地下七层逆作法建设
印尼一号双塔正式向303米的高空发起挑战
项目预计2019年5月主体结构封顶
2020年初正式竣工
为这支奋战在“一带一路”上的团队点赞!
中国建筑在“一带一路”上还有哪些重要工程?
快点击查看中建“一带一路”金名片
↓↓↓
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!
内容来源:中国建筑
素材提供:中建八局
猜你喜欢↘
觉得不错,请点赞!!!